秘而不露是什么意思
1.嚴守秘密,不肯吐露。 國語辭典隱密而不表現(xiàn)于行動。《三國志.卷一四.魏書.董昭傳》:「秘而不露,使權(quán)得志,非計之上。」近秘而不泄﹑秘而不宣
生僻成語小百科
守經(jīng)達權(quán)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(quán):權(quán)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
窮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棲身的樹木。比喻人漂泊流浪 »
成語解釋 | 嚴守秘密,不肯吐露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董昭傳》:“秘而不露,使權(quán)得志,非計之上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;指嚴守秘密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偏正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秘而不言 |
反義詞 | 直言不諱 、路人皆知 |
成語例子 | |
成語謎語 |
隱密而不表現(xiàn)于行動。《三國志.卷一四.魏書.董昭傳》:「秘而不露,使權(quán)得志,非計之上。」近秘而不泄﹑秘而不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