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歌 為兒童創(chuàng)作的、適合兒童唱的歌謠。
1.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。2.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,形式比較簡短。
(1) ∶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
(2) [children's folk rhymes]∶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,形式比較簡短
兒童傳唱的歌謠。舊時認(rèn)為能預(yù)示世運(yùn)或人事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八月甲午, 晉侯 圍 上陽 。問於 卜偃 曰:‘吾其濟(jì)乎?’對曰:‘克之。’公曰:‘何時?’對曰:‘童謡曰:“丙之晨,龍尾伏辰……”其九月十月之交乎?’”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上·許楊》:“明府今興立廢業(yè),富國安民,童謡之言,將有徵於此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勖學(xué)》:“夫童謡猶助圣人之耳目,豈況《墳》《索》之弦博哉?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 卓 問 李肅 曰:‘童謡主何吉兇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