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饔飧 : 1.亦作"饔飱"。2.做飯。3.早飯和晩飯;飯食。4.指饋食及宴飲之禮。饔飧不繼是什么意思
指生活貧困,吃了上頓沒有下頓
國語辭典三餐不繼。形容生活十分困頓。明.朱用純《朱子治家格言》:「雖饔飧不繼,亦有余歡。」也作「饔飧不飽」、「饔飧不給」。反口厭肥甘
| 成語解釋 | 饔:早飯;飧:晚飯。吃了上頓沒有下頓。形容生活十分窮困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清 朱用純《治家格言》:“雖饔飧不繼,猶有余歡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|
| 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 |
|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主謂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近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饔飧不濟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梁實秋《槐園夢憶》:“幾乎在饔飧不繼的情形之下靠她自己努力奮斗而不輟學(xué)。” |
| 成語謎語 |
指生活貧困,吃了上頓沒有下頓
國語辭典三餐不繼。形容生活十分困頓。明.朱用純《朱子治家格言》:「雖饔飧不繼,亦有余歡。」也作「饔飧不飽」、「饔飧不給」。反口厭肥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