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語解釋 | 三昧:佛教用語,梵文音譯詞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絕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門修養(yǎng)之法。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唐·李肇《國史補(bǔ)·中》:“長沙僧懷素好草書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賓語;指這其中的奧妙 |
|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偏正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梁遇春《Giles Lytton Strachy》:“斯特刺奇是沉溺于法國作家的英國人,所以很得了此中三昧。” |
| 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