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中庸 : ①原為儒家的倫理思想。中,有中和、不偏不倚等含義;庸,有平常、常道等含義。儒家以此為最高的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,并作為處理事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。后來則泛指平庸、妥協(xié)、保守、不求上進(jìn)。②指才能中等、平庸之人:中庸讀我詩,思量云甚要。③儒家基本經(jīng)典之一。原為《禮記》中的一篇。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作。提出“中庸”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(biāo)準(zhǔn)。南宋朱熹把它與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(xué)》合稱為“四書”。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
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、調(diào)和折衷的態(tài)度
國語辭典不偏不倚、無過無不及的處事態(tài)度?!缎咽篮阊裕矶⒘尞a(chǎn)立高名》:「吾等適才分處,甚得中庸之道,若再推遜,便是矯情沽譽(yù)了?!菇黄灰?/p>
德語 Die Lehre der goldenen Mitte (Philos)?, Mitte und Ma? (Philos)?
法語 Zhong Yong
生僻成語小百科
窮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棲身的樹木。比喻人漂泊流浪 »
守經(jīng)達(dá)權(quán)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(quán):權(quán)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