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懸河 : 1.指瀑布。2.謂傾瀉不止。3.比喻論辯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。4.指高出地面的河。口如懸河是什么意思
見"口若懸河"。 國語辭典言談猶如河水直傾而下,滔滔不絕。比喻能言善辯。如:「他機(jī)智善辯,口如懸河,一向是得理不饒人。」唐.韓愈〈石鼓歌〉:「安能以此上論列,愿借辨口如懸河。」也作「懸河瀉水」。
| 成語解釋 | 見“口若懸河”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唐·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論列,愿借辯口如懸河。”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稱口如懸河,賓主頗也得合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口才很好 |
|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主謂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口若懸河 、口似懸河 |
| 反義詞 | 噤若寒蟬 |
| 成語例子 | 陳宮保倒著實(shí)和秋谷談了一回,見秋谷口如懸河的滔滔不絕,不由得心中暗暗稱奇。★清·張春帆《九尾龜》第一百六八回 |
| 成語謎語 |
言談猶如河水直傾而下,滔滔不絕。比喻能言善辯。如:「他機(jī)智善辯,口如懸河,一向是得理不饒人。」唐.韓愈〈石鼓歌〉:「安能以此上論列,愿借辨口如懸河。」也作「懸河瀉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