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 連詞,表示假設的讓步:~我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也不能驕傲自滿ㄧ~你當時在場,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。‘即使 ’所表示的條件,可以是尚未實現的事情,也可以是與既成事實相反的事情。
假如 如果:~明天不下雨,我一定去。
假設 ①姑且認定:這本書印了十萬冊,~每冊只有一個讀者,那也就有十萬個讀者。 ②虛構:故事情節是~的。 ③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,假設要根據事實提出,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,就成為理論。
假使 如果:~你同意,我們明天一清早就出發。
倘若 1.假如,倘或。
倘使 連詞。倘然: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“在天之靈”,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。
假若 如果:~你遇見這種事,你該怎么辦?
若是 1. ——一般用在偏正復句中偏句的開頭,表示假設,相當于“要是”、“如果”,正句中常用“就”、“便”跟它相呼應。如: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,并不敢怨悵。——《水滸傳》。如:他若是不去,我們就讓別人去。
要是 1.主要是。 2.大概是。 3.連詞。如果;如果是。
借使 連詞。猶假使:借使今日投資這個數,數年之后必能翻兩番。
1.連詞。表示假設。
你如果要來,請事先告訴我
連詞。表示假設。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上:“如果不利,截旗營前,以定勝敗驗之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如果文章會做,我提拔他。” 吳運鐸 《把一切獻給黨·入黨》:“一個人,如果是真心革命,就不會讓個人主義的灰塵迷住眼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