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即若離 若:好象;即:接近。好象接近,又好象不接近。①形容對(duì)人保持一定距離。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。
半推半就 推:抵拒,推托;就:靠攏,迎上去。一面推辭,一面靠攏上去。形容裝腔作勢(shì)假意推辭的樣子。
欲就還推 暫無釋義
即:接近,靠近;離:疏遠(yuǎn),離開。指對(duì)人既不接近,也不疏遠(yuǎn)。多指對(duì)人似親非親、似疏非疏的關(guān)系。
[keep sb.at a respectful distance] 佛教用語,不接近亦不遠(yuǎn)離(指人際關(guān)系)
(1).佛教語。謂諸法相狀雖異而性體則一。《圓覺經(jīng)》卷上:“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。始知眾生本來成佛,生死涅槃猶如昨夢(mèng)?!?唐 窺基 《成唯識(shí)論述記》卷七:“但法生時(shí),緣起力大,即一體上,有二影生,更互相望,不即不離?!?宋 蘇軾 《周文炳瓢硯銘》:“不即不離,孰曰非道人之利器?!?br/> (2).形容既不親近,也不疏遠(yuǎn)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九回:“到了夫妻之間便合他論房幃資格,自己居右,處得來天然合拍,不即不離?!?黃遠(yuǎn)庸 《政海之一勺》之一:“國(guó)民黨之對(duì) 袁 ,內(nèi)部不知如何,而表面確止在不即不離之間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