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爾 副詞。也作“偶而”。表示情況并非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:課余我偶爾也寫點文章。
偶然 ①副詞。表示某種動作不是必然地發(fā)生:偶然相遇|偶然犯了個錯誤,改正就好。 ②有時候:在這林海深處,連鳥雀也少飛來,只偶然能聽到遠(yuǎn)處的幾聲鳥鳴。
一時 ①一年四季之一;一個季度:三月而為一時|三時務(wù)農(nóng),而一時講武。 ②一個時期:獨步一時|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。 ③暫時;一會兒:不計一時的得失|一時晴,一時陰|競一時之虛譽。 ④一世;當(dāng)代:冠于一時而振于百世|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。 ⑤同時;一齊:一時齊發(fā),眾妙畢備|一時俱至。 ⑥當(dāng)時;即刻:一時手足無措|一時想不起來。 ⑦難得的時機:千載一時|欲建不世之功業(yè),此百代之一時也。
有時 1.有時候。表示間或不定。 2.謂有如愿之時。
不常 1.不固定。 2.異常;反常。 3.不平凡;卓越。 4.時常。 5.猶無常。死的婉辭。
1.時常,經(jīng)常。
2.平常;平庸。
(1) [often;frequently;usually] 表示行為、動作發(fā)生的次數(shù)多,而且時間相隔不久
他常常工作到深夜
(2) 否定式多用“不常”,少用“不常常”
他不常來
(1).時常,經(jīng)常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。” 唐 韓愈 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疾也, 江 南之人,常常有之。” 謝覺哉 《團結(jié),謙虛,進步》:“謙虛也是為了進步,虛偽的謙虛,不僅不受人歡迎,而且常常妨礙團結(jié)。”
(2).平常;平庸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。”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:“純一其心,平常其行。” 唐 孫棨 《北里志·天水仙哥》:“其姿容亦常常,但藴藉不惡,時賢雅尚之,因鼓其聲價耳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上執(zhí)政書》:“除録事參軍,則縣令中昏邁常常之流,可去數(shù)百人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