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正言順是什么意思
只有名義正當,道理才說得通
要干,就名正言順地干個痛快,沒有必要躲躲閃閃的
國語辭典語本《論語.子路》:「名不正,則言不順,言不順,則事不成,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。」形容名義正當,言詞順適。元.鄭光祖《倩女離魂.第二折》:「待小生得官回來,諧兩姓之好,卻不名正言順?」近堂堂正正
生僻成語小百科
逖聽遐視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。 »
| 成語解釋 | 名正:名義或名分正當;言順:道理講得通。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;逆理也講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春秋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;含褒義 |
| 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| 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名,不能寫作“各”。 |
| 近義詞 | 理直氣壯 |
| 反義詞 | 理屈詞窮 |
| 成語例子 | 待小生得官回來,諧兩姓之好,卻不名正言順。(元 鄭德輝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) |
| 成語謎語 | 闖王登基改國號 |
只有名義正當,道理才說得通
要干,就名正言順地干個痛快,沒有必要躲躲閃閃的
國語辭典語本《論語.子路》:「名不正,則言不順,言不順,則事不成,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。」形容名義正當,言詞順適。元.鄭光祖《倩女離魂.第二折》:「待小生得官回來,諧兩姓之好,卻不名正言順?」近堂堂正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