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疑陽戰是什么意思
1.《易.坤》﹕"陰疑于陽必戰。"孔穎達疏﹕"陰盛為陽所疑﹐陽乃發動欲除去此陰﹐陰既強盛﹐不肯退避﹐故必戰也。"后遂以"陰疑陽戰"比喻侵略者氣焰囂張﹐逼使被侵略者奮起自衛。生僻成語小百科
逖聽遐視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。 »
兇喘膚汗 形容疲乏到極點。 »
鬼爛神焦 形容火災慘烈,眾多的人被燒死 »
窮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棲身的樹木。比喻人漂泊流浪 »
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,山嶺倒塌。多形容巨大變故。 »
成語解釋 | 比喻侵略者氣焰囂張,逼使被侵略者奮起自衛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周易 坤》:“陰疑于陽必戰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清 魏源《寰海》詩:“城上旌旗城下盟,怒潮已作落潮聲。陰疑陽戰玄黃血,電挾雷攻水火并。” |
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