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然處之是什么意思
形容對事毫不在意。 國語辭典遇到事情時,態度鎮定,神色安恬自若。如:「在緊急情況發生時,他能臨危不亂,泰然處之,將來必能成大事。」也作「泰然居之」、「處之泰然」。反局促不安
| 成語解釋 | 形容遇事鎮定自如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;采取無所謂的態度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《續資治通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》:“而陛下乃泰然處之,若承平無事,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偏正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 |
| 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| 產生年代 | 近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處,不能讀作“chù”。 |
| 成語辨形 | 泰,不能寫作“太”。 |
| 近義詞 | 泰然自若 、鎮定自如 |
| 反義詞 | 忐忑不安 、驚惶失措 、六神無主 |
| 成語例子 | 老東山已松開孫若西,他平了平氣,眼睛半閉,泰然處之,穩立不動。(馮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十二章) |
| 成語謎語 |
遇到事情時,態度鎮定,神色安恬自若。如:「在緊急情況發生時,他能臨危不亂,泰然處之,將來必能成大事。」也作「泰然居之」、「處之泰然」。反局促不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