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鬼神而遠之是什么意思
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,原意是敬之而不親近之意。現(xiàn)在常用來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(tài)度,即不愿理睬他,又怕得罪他,所以對他客客氣氣,但是絕不接近
他們是一些特權(quán)人物,專做傷天害理,兩面三刀的勾當(dāng)。對他們,他從來是‘敬鬼神而遠之’
國語辭典指對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,但不涉于迷信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樊遲問知。子曰:『務(wù)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。可謂知矣。』」
成語解釋 | 敬之而不親近之意。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(tài)度,即不愿理睬他,又怕得罪他,對他客客氣氣,絕不接近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務(wù)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比喻句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聯(lián)合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敬而遠之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上冊:“本來抱的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態(tài)度,好也罷,歹也罷,反正天塌下來有長人頂。” |
成語謎語 |
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,原意是敬之而不親近之意。現(xiàn)在常用來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(tài)度,即不愿理睬他,又怕得罪他,所以對他客客氣氣,但是絕不接近
他們是一些特權(quán)人物,專做傷天害理,兩面三刀的勾當(dāng)。對他們,他從來是‘敬鬼神而遠之’
國語辭典指對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,但不涉于迷信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樊遲問知。子曰:『務(wù)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。可謂知矣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