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爽然 : ①開朗舒暢的樣子:心中爽然|破月重來倍爽然。②猶茫然:爽然若失。自失 : 1.因感空虛﹑不足而內(nèi)心若有所失。2.自己失去時機(jī)。3.失身。4.自己逃逸。失﹐通"逸"。
爽然自失是什么意思
1.見"爽然若失"。 國語辭典失意茫然,不知所從。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賈生傳.太史公曰》:「又怪屈原以彼其材,游諸侯,何國不容,而自令若是。讀服鳥賦,同死生,輕去就,又爽然自失矣。」也作「爽然若失」。
| 成語解釋 | 見“爽然若失”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小翠》:“公爽然自失,而悔無及矣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;指不知所以的樣子 |
|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偏正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茫然自失 、爽然若失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朱自清《那里走》:“但轉(zhuǎn)念到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的時候,我又爽然自失。” |
| 成語謎語 |
失意茫然,不知所從。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賈生傳.太史公曰》:「又怪屈原以彼其材,游諸侯,何國不容,而自令若是。讀服鳥賦,同死生,輕去就,又爽然自失矣。」也作「爽然若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