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大公 : 中世紀(jì)歐洲國家君主或大封建主的一種稱號(hào)。地位低于國王,高于公爵。其轄地稱為“大公國”。如基輔羅斯、保加利亞、摩爾多瓦等國的君主都曾稱大公,而奧地利則長期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個(gè)大公國。至正 : 1.最中正之道。2.最正常。
| 成語解釋 | 至:最;正:公正。完全秉公辦理,毫不偏心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范文瀾《中國近代史》上冊(cè)第一章:“來懲辦林、鄧,表示自己的‘大公至正’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褒義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等 |
|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聯(lián)合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當(dāng)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大公無私 、大中至正 |
| 反義詞 | 自私自利 |
| 成語例子 | |
| 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