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禮儀 : 禮節和儀式:~周到ㄧ外交~。禮儀之邦的網絡解釋
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創造了燦爛的文化,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、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,被世人稱為“文明古國,禮儀之邦”。中國自古來被稱為“衣冠上國,禮義之邦”。典籍依據:《詩》序:“變風發乎情,止乎禮義。發乎情,民之性也;止乎禮義,先王之澤也。”《禮記》:“凡人之所以為人者,禮義也。”
成語解釋 | 禮儀:禮節和儀式;邦:國家。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章詒和《往事并不如煙·最后的貴族》:“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,現在卻連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面,還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點文化也沒有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偏正式;作賓語;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當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邦,不能寫作“幫”。 |
近義詞 | 友好鄰邦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。 |
成語謎語 |
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創造了燦爛的文化,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、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,被世人稱為“文明古國,禮儀之邦”。中國自古來被稱為“衣冠上國,禮義之邦”。典籍依據:《詩》序:“變風發乎情,止乎禮義。發乎情,民之性也;止乎禮義,先王之澤也。”《禮記》:“凡人之所以為人者,禮義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