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秦庭 : 1.秦朝。亦借指秦地長安。朗鏡 : 1.明鏡。
秦庭朗鏡是什么意思
傳說秦始皇有鏡,能照見人腸胃五臟等。見《西京雜記》卷三。后因以“秦庭朗鏡”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。
國語辭典比喻官吏執法嚴明,判案公正,或辦事明察秋毫,公正無私。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一一》:「負屈寒儒,得過秦庭朗鏡。」也作「明鏡高懸」、「秦鏡高懸」。
秦庭朗鏡的網絡解釋
秦庭朗鏡是一個成語,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。出自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。
| 成語解釋 | 秦庭:秦王朝;朗:明亮。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臟六腑的鏡子。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負屈寒儒,得遇秦庭朗鏡;行兇詭計,難逃蕭相明條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 |
| 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| 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秦鏡高懸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|
| 成語謎語 |
傳說秦始皇有鏡,能照見人腸胃五臟等。見《西京雜記》卷三。后因以“秦庭朗鏡”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。
國語辭典比喻官吏執法嚴明,判案公正,或辦事明察秋毫,公正無私。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一一》:「負屈寒儒,得過秦庭朗鏡。」也作「明鏡高懸」、「秦鏡高懸」。
秦庭朗鏡是一個成語,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。出自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