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敢言 : 1.敢于進直言。2.冒昧陳述。敢怒而不敢言是什么意思
心里憤怒,但迫于壓力嘴上不敢明說
早對這條地頭蛇恨之入骨,只是敢怒不敢言
國語辭典心里非常生氣,但因畏懼受到懲罰,而不敢表現出來。《隋唐演義.第七八回》:「王毛仲十分慚愧,奈他剛正素著,朝廷所禮敬,無可如何,只得敢怒而不敢言,但與眾官飲宴,至晚而散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四六回》:「他又是鄉紳,又是鹽典,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,所以無所不為,百姓敢怒而不敢言。」
| 成語解釋 | 心里憤怒而嘴上不敢說。指懾于威脅,胸中憤怒不敢吐露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唐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復句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、分句;指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|
| 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| 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敢怒不敢言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李忠見魯達兇猛,敢怒而不敢言,只得陪笑道,好性急的人。(明 施耐庵《水滸》第三回) |
| 成語謎語 |
心里憤怒,但迫于壓力嘴上不敢明說
早對這條地頭蛇恨之入骨,只是敢怒不敢言
國語辭典心里非常生氣,但因畏懼受到懲罰,而不敢表現出來。《隋唐演義.第七八回》:「王毛仲十分慚愧,奈他剛正素著,朝廷所禮敬,無可如何,只得敢怒而不敢言,但與眾官飲宴,至晚而散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四六回》:「他又是鄉紳,又是鹽典,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,所以無所不為,百姓敢怒而不敢言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