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干舌燥是什么意思
見"口燥唇干"。 國語辭典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覺得干燥口渴。如:「任憑他說得口干舌燥,大家依然充耳不聞。」也作「口燥唇干」。
生僻成語小百科
祛蠹除奸 驅除禍害,消除奸佞。 »
守經(jīng)達權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:權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
乳間股腳 比喻自以為安全的處所。 »
| 成語解釋 | 非常干渴。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;費盡口舌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三國 魏 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來日大難,口燥唇干;今日相樂,皆當喜歡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補語;指非常干渴 |
| 成語結構 | 聯(lián)合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近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干,不能讀作“ɡàn”。 |
| 成語辨形 | 燥,不能寫作“躁”。 |
| 近義詞 | 舌敝唇焦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那白氏心中正自煩惱,況且連歌數(shù)曲,口干舌燥,聲氣都乏了,為何肯再唱。★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·獨孤生歸途鬧夢》 |
| 成語謎語 |
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覺得干燥口渴。如:「任憑他說得口干舌燥,大家依然充耳不聞。」也作「口燥唇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