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抄西襲是什么意思
這里抄一點,那里摘一些。指拼湊剽竊
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。印出來的,人家看得佩服,就有幾位維新朋友慕名來訪他。——《文明小史》
國語辭典比喻多方剽竊他人的作品。《文明小史.第三四回》:「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。印出來,人家看得佩服,就有幾位維新朋友,慕名來訪他。」
東抄西襲的網絡解釋
東抄西襲,是一個成語詞匯。東、西是虛指,意指到處、四處。全句釋義為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。
成語解釋 |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“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,印出來,人家看得佩服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抄襲別人的作品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近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梁遇春《“春朝”一刻值千金》:“連小小二句題目,都要東抄西襲湊合成的。” |
成語謎語 | 文字盜賊 |
這里抄一點,那里摘一些。指拼湊剽竊
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。印出來的,人家看得佩服,就有幾位維新朋友慕名來訪他。——《文明小史》
國語辭典比喻多方剽竊他人的作品。《文明小史.第三四回》:「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。印出來,人家看得佩服,就有幾位維新朋友,慕名來訪他。」
東抄西襲,是一個成語詞匯。東、西是虛指,意指到處、四處。全句釋義為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。